11月25日,2020-2021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頒獎暨行業技術創新大會在南寧舉行。會前,與會嘉賓中國建筑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、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總工程師委員會理事長毛志兵接受了記者的采訪,暢談建筑業發展新思路、新舉措、新未來,為我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賦能。

中國建筑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、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總工程師委員會理事長毛志兵接受采訪
轉變建造方式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
“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在保持較大產業規模的基礎上,產業整體競爭力更為強大,集中體現為‘資源節約,環境保護、過程安全、精益建造、品質保證,最終實現價值創造’?!泵颈榻B,對建筑業而言,如何借助中國制造、中國創造、中國建造這“三造”融合來推動技術創新與行業變革,將是建筑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根本路徑。
毛志兵指出,建筑業的技術革命與鋼鐵工業、機械制造業、信息產業等工業部門的技術升級密切相關。以“制造+創造+建造”為特征,加速現代工業技術、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建筑業融合創新,將是推動建筑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此外,在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下,促使傳統建造方式向節能、綠色、低碳、環保等現代化建造方式轉變,推動中國建造綠色化、智慧化、工業化和國際化協同發展,是新時代面臨的新任務,更是我國建筑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。
毛志兵表示,要推動建筑業實現高質量發展,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:第一,進一步加強建筑領域綠色化和減碳力度,轉變傳統建造方式,大力發展綠色建筑。第二,智慧化已成為全球建筑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,是行業競爭力和創新力的直接體現。第三,以工業化方式重新組織建筑業是提高勞動效率、提升建筑質量的重要方式,對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“中國建造”品牌具有重要意義。第四,建筑企業實施海外戰略,投身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有利于在新發展格局下拓展國際發展空間,增強經濟活力、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。
“雙碳”目標助力建筑業綠色轉型
毛志兵指出,我國作為傳統能耗“大戶”,建筑業在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方面責任重大,亟須向綠色化、智慧化、工業化和國際化轉型。
毛志兵介紹,在“雙碳”背景下,我國建筑業面臨這幾個方面挑戰和機遇。第一,我國新建和存量建筑規模巨大,大量存在高耗能、高排放等問題,而新建建筑目前的建造技術也有待改進,因此,我國建筑領域的減碳難度很大,成本高昂,這種挑戰是前所未有的。第二,“雙碳”要求推廣綠色環保的生產方式和建設模式,這必然涉及建筑設計、施工及運營的全產業鏈。設計階段應從全生命期的角度考慮資源節約、保護環境等問題,加快推進低能耗建筑的規?;l展;建造階段則須注重綠色建材的應用,推廣綠色建造方式,圍繞“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”全要素來推動綠色發展。第三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》提出,到2025年,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.5億平方米以上,建設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0.5億平方米以上,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,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 8%,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 55%。從這些數字不難預見,未來在節能建筑、裝配式建筑、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等方面,市場空間將非常廣闊。
以工業化筑基 推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
“我國建筑業在規模上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,但發展質量還有待提升,如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征依然顯著,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?!泵颈榻B,我國建筑業正處在以新型工業化變革生產方式、以數字化推動全面轉型、以綠色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展新時代。對于建筑行業來說,數字化轉型的意義重大而深遠,其關鍵在于推動建造方式向智慧建造發展。實現智慧建造的路徑,就是以工業化筑基,用信息化賦能,推動建造的“數字化、網絡化、可視化、自動化、智慧化”??v觀智慧建造的發展,可分為三個階段,即“感知階段、替代階段、智慧階段”。
毛志兵表示,未來,建筑業數字化轉型面臨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:一是來自于技術層面的挑戰。數字化轉型有賴于基礎性信息技術和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水平。二是來自于工程建造復雜性的挑戰。建筑業參與方多、流程繁瑣、生產體系高度復雜,這給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很大的挑戰。三是來自于成本方面的挑戰。建筑業是一個對成本高度敏感的產業,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意味著投入的增加,如果沒有相應的利益合理分配機制,就難以形成市場內在動力。
|